东井有井

 


□周肖

    据《汉书.张耳传》记载:汉元年(公元前207年)10月,“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王。楚虽强,后必属汉。” 《汉书.张耳传》中的“东井”是指东方,意思是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连珠闪耀东方(即中国)的天文奇观,五百年一轮,非常罕见,寓意民族复兴和国家鼎盛。果然,刘邦这一年先项羽入关中,从鸿门宴上逃脱后,从此由弱到强,转败为胜,最终垓下一战灭了项羽,建立大汉王朝。而广东省雷州市松竹镇的“东井”却另有一番来历和故事。
    这里所说的“东井”是广东省雷州市松竹镇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广东省雷州市南渡河下游南岸5公里处,南北两边连接着万顷田畴,西距松竹镇1公里许,东邻207国道,是207国道进出松竹镇的咽喉,交通相当便利,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村里绿树掩映,巷道平坦,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全村为周、陈两姓世居,已有800多年历史,是雷州市远近闻名名的村庄,占地面积约3800亩,现有人口5200多人,其中周氏约4500多人,陈氏约700多人。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等为主,工业主要以加工迷信品为主,多为家庭小作坊。
    东井既是村名,又与“井”结缘,真可谓“井”中有“井”。所谓井,是指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所以水井主要是用于开采地下水的工程构筑物。它可以是竖向的、斜向的和不同方向组合的,但一般以竖向为主,可用于生活取水、灌溉,也可用于躲避隐藏或储存一些东西。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水井出现之前,人类逐水而居,只能生活于有地表水或泉的地方,水井的发明使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据《东井村周氏族谱》记载,东井村原名叫“根竹义村”,寓意子孙后代从根本上与竹子一样正气,与正义并举。在明正统年(1436年),村中有一周四公开挖一口水井,发现有石板一块,上面刻有“东井”二字,村人以为上天冥冥中昭示,吉祥之兆,于是从此改名东井村。周四公本着教育后人,在挖井时特意把井底挖成正方形,井的外围建成葫芦状(椭圆型),故起名叫“葫芦井”。其含义是代表天圆地方,蕴含着为人处世内心要方,要有主见、要有思想,对外要圆、要和谐、要与时俱进。史传“葫芦井”井水水质优良,清澈透明,清甜可口,可直接饮用,有美容养颜之功效,男的喝了皮肤白净,女的喝了头发光亮。村人经常用水壶装满井水,带到田里干活,口渴时随时饮用。用该井井水煮饭,即使过夜也不会发馊。村里流传着一首雷州歌谣,讲述了“葫芦井”的神奇:葫芦井水是宝水,簪蓬毛缛吃都光;活丑尼娘吃都靓,瘦小尼晕吃都肥。其意是说:葫芦井井水相当好,喝了井水,即使头发干枯没有光泽的人,也会变得光滑发亮,丑媳妇变得漂亮,身体瘦弱的变得强壮。无独有偶,在葫芦井的另一侧,还有一口水井,其井壁也是四方形,但外部形似古代铜钱,故村中乡亲就以“铜钱井”命名。“铜钱井”的井水清甜可口,同样与“葫芦井”水质媲美,同样也流传着一首歌谣赞美它:铜钱井水是金水,井水育人好运开;金银财宝家家有,身健体强福满门。寓意井水水质非常好,村人喝了井水祛病延年,人丁兴旺,经济繁荣,财源似铜钱滚滚而来。
    广州市政协原副秘书长吴茂信对东井村名如此解释:“东,有紫气东来之传说;井,有背井离乡之意。紫气从东而来代表吉祥,背井离乡代表外出谋生子弟众多。我非常羡慕东井村这个名字!”
    据传说,清朝初期,村中有一小商贩送货到海南,突遇台风天气,被阻隔大陆彼岸,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忽然生了一种怪病,不能吃也不能喝,浑身无力,他以为将葬身异地。过两天,台风一消停,他害怕死后尸身搁外地,赶紧雇人将他送回家乡。可能是他乡水土不适,谁知回到家里,也不怎么医治,只是家人精心照料,多喝井水,加之细心调理,小商贩身体竟然一天天地好起来。村人更认为是两口水井创造的神奇。
    根据村中贤老解释,“葫芦井”和“铜钱井”一左一右布局,构成东井村的“龙眼”。从风水上讲,风水的走向有脉络的,有些比较大的风水宝地成型为龙状,而该风水走向的中心位置就是所谓的“龙眼”。由此看来,东井村就是一个成龙状的风水宝地。“葫芦井”内方外圆,蕴含着为人处世既要正气,有骨气,又要有中庸之道的艺术。“铜钱井”内方外方蕴含着为人处世,既要做正义之人,又要取财有道。“葫芦井”和“铜钱井”,寄托着先人对后人良好的愿望。
   “葫芦井”和“铜钱井”这两口水井,井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村人爱用井水,特别是盛夏傍晚时分,男人们担着两只大木桶来回忙着挑水,好让家中老人煮饭。勤劳的女人们则散布在水井四周树荫下的青石板上,擦洗衣服,清洁器具。而放学归来的小孩却像冲破牢笼的小鸟,放下书包,就到水井附近的鱼塘里撒野狂欢。袅袅升起的炊烟、勤快操劳的村民、天真无邪的村童,构成了一幅生动、特有乡村味道的风情画。随着后来村里建起水塔,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过去水井边人头攒动,热闹的场面不见了,只留下水井寂寞的身影。好在水井保护得不错,虽然没有人使用井水,但老井井水没有干枯,也没有外溢,老井没有荒废在流逝的时光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东井村地理位置优越,生活环境优美,四季气候宜人,文化历史悠久,天时人杰地灵,加上有神奇的“葫芦井”和“铜钱井”井水长期养育,使东井村涌现出许多传奇的故事和人物。在元朝时期,第6世祖周政考取元朝延祐年间雷州三大举人之一,后担任广西钦州路判官。周政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为钦州老百姓所爱戴。到明朝时期,东井村又培育了明代廉吏、雷州三大廉吏之一周德成(周政之子)被称为“天南廉吏第一人”。据《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徽州府志》、《雷州府志》、《海康县志》等国家级、省级及地方志史书,均记载了第7世祖周德成的事迹。周德成是明初徽州的廉吏、雷州历史上杰出的乡贤,明朝初年(1384年)以精通明经被提拔为安徽徽州休宁县县令,因为爱民如子,敦尚风化,被誉为被誉为“休宁之何武”、“休宁之昭杜”; 因为廉洁奉公,断案高明,被誉为“包拯再生”。他担任安徽休宁县令期间,忠于职守,视察民情,严肃纪律,不畏权势,一身正气,不徇私情,严惩腐败和恶霸,清除了县内一些地痞、流氓等害群之马,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洪武二十二年,周德成任职届满。按惯例应调往别处任职,但县中绅民方德茂等人,仰慕他的品德,于是联名举荐,挽留他续任。朝廷顺从民意,同意其留任。老百姓获悉,无不奔走相告,更加拥护和信赖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三月二十日,周德成病逝于外地客栈,享年五十一岁。老百姓闻知他病逝的消息,悲伤无比。逢墟日到,大家停止交易,为他罢市三日,予以悼念。明朝末年(约1540年),第13世祖周德意曾富甲一方,他捐赠周氏祠堂;修建“三门市公馆”和“海康公馆”专供族内子弟住宿读书使用;购置大片良田作为“贤人田”奖励给读书优秀的子弟,作为“新娘田”资助给刚刚结婚的困难子弟。因此,周德意公的故事成为东井村世世代代传颂的美德。到民国时期(约1935年),第25世祖周景世(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最初供职于广东省地质研究所,后来担任海康县县长秘书兼警察局局长。在当代史上,东井村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尤其是在政界、商界、文化界、卫生界等四大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子弟。其中政界有周广超、周才达、周伟盛、周培仁、周礼来、周通、周一中、周性良、周一定、陈友宏等;商界有周大川、周冠桦、周耀森、周景兴等,文化界有周鸿凯、周肖、周俊飞、周奋、周启东等,卫生界有周来宜、周生、周朝明、陈芝义、陈友珍、周志超等,还有许多后起之秀,不胜枚举。此外,连续九届荣获“雷歌状元”的周英连,也出自与东井,这是雷歌赛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
    东井村当代人才辈出,人才济济,除了“葫芦井”和“铜钱井”井水的养育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东井教育基金会和东井学子会。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偌大一个村庄,竟然找不到几个在读的高中生,更不用说大学生了,真可谓是“有山无虎”。痛定思痛,知耻后勇。1983年,为大兴教育之风,大力培养人才,时任东井村支部书记的周付顺与其他村干部研究后决定成立东井村教育基金会,将村中猪肉档租金作为奖励读书优秀的学生奖学金。37年来,东井村坚持每年奖励考上中专和大学的学子,从未间断。东井学子会在前辈周春木、周零、周富顺、周福太、周光忠、周攀生、周芝宜、周忠秉、陈圣清等和管区干部周维合、周德等大力支持下,在周广超的亲自指导下,在周肖、周桂、周白道、周俊飞、周广权、周敏、炳耀等学子的共同努力下,于1994年8月创立,经过26年发展,至今为东井村培养了500多名大学生,平均每年培养大学生30多名,其中不少硕士生、博士生和留学生,其中2016年获得公费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外科攻读医学博士的周鹏宇就是学子中的杰出代表,成为当地无人不夸的教育名村。这不仅仅是学子们的努力,更加关键的是东井村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每一个家庭都认识到“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其背后蕴藏着一代代东井村人前赴后继,为教育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村中贤达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事迹比比皆是,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故事。如周攀生的“三间瓦房”、周诗鑫的“过期无效”、周忠秉的“贤人田传教”、周芝龙的“压岁钱换玩具”、周大川的“奖教奖学”、周冠桦的“捐助桌櫈”、周耀森的“捐赠教学楼”等,尤其是周攀生族老“三间瓦房”培养出18名大学生更加令人感动。实践证明,东井学子会是东井村重要的育才机构,在东井村二十多年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保证奖学基金、培养人才,为东井村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广东省周氏联谊会秘书长周金河所说:东井如今文风起,满村翰墨铭千秋。
    2011年5月21日,随着东井村大学毕业人数和外出工作子弟越来越多,为了给在外读书和工作的子弟搭建一个交流、联络的平台,进一步加快东井村的迅速发展,东井村外出子弟在广州大学城成立东井子弟会。除了为毕业的学子找工作牵线搭桥,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外,还为东井村整体建设出谋划策。近十年来,东井子弟会在周俊飞会长的带领下,不忘创会初心,一直坚持把培养人才和反哺家乡作为子弟会的使命,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协助村委推动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奖教奖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先后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湛江师范学院等高校三下乡支教队伍入村支教;动员村子弟周大川捐资5万多元建设新式公用厕所和每年捐资12万元作为东井小学奖学奖教基金、周冠桦捐赠东井小学400套书桌(约七万元)和周耀森捐赠东井小学教学楼(约70万元);周大川、周锋、周景兴等子弟自筹经费在每年教师节和中秋节慰问东井小学教师;周大川每年中秋节独资慰问全市80岁以上老人;筹资7万多元建设东井文化室和茶艺室;协助东井小学筹资20多万元争创并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校;筹资20万元建成东井小学国际标准灯光篮球场;筹资1万多元改造东井小学足球场;筹资30多万元建成明代廉吏周德成史迹陈列馆(2018年被评为湛江市德育教育基地)和周德成廉政公园;支持东井村修建两个健身广场;在207国道上修建“明代廉吏周德成故里—东井村”村牌;引进广州市雷州文化正能量俱乐部回乡敬老活动;修缮古迹“葫芦井”和“铜钱井”;引带村干部到肇庆市考察广东省扶贫示范村。东井子弟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培养人才-搭建平台-集体反哺”模式,被称为“东井模式”。每年考上高校的人数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出现了越来越多东井人的身影,以至报纸上有名、电台电视上有声,许多村庄慕名前来取经,加上“东井模式”迎合了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乡村振兴行之有效的好模式,自然成为雷州各村纷纷学习和仿效的典范,在湛江地区影响极大,《湛江晚报》连续两次报道了“东井模式”。2016年9月3日,“杨善洲式”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十大广东新闻人物、广东省道德模范、原海康县委书记、原湛江市政协主席、雷州当代廉吏、86岁高龄的陈光保同志,坐着轮椅,亲临东井村参观和调研,他激动地说:“一个村庄能那么早如此重视教育和文化,培养出这么多大学生,这么多人在外面工作,实在了不起啊!”当他知道东井村正在筹建《周德成史迹陈列馆》时,频频点头赞扬:“这个好!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对此,广东省周氏联谊会副秘书长周君深有体会,雷歌即兴赞叹:雷州行将成邹鲁,四乡八邻来拜师;遍地开花重文教,东井定然成楷模。是的,东井村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东井村每一个人的努力,更加离不开东井子弟会这个平台的规划与运作。东井子弟会是一个重要的纽带,它将东井村大学生和在外工作的东井子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帮互助,福泽桑梓,并且一代代传承着,永无止境。
    东井村是雷州市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历史以来除了大年初一过大年,举办大学生座谈会、文艺汇演、球类比赛、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还有闹元宵节和冬祭日的习俗。元宵节主要内容包括傩舞和游行,傩舞活动在每年正月十四日定期举行,游行活动在正月十五日举行。据记载,傩舞是先秦时的中原地区流传的一种祭祀仪式,是古代驱逐疫鬼仪式的一种巫舞,后成为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驱邪、祈福、喜庆的舞蹈,素有“舞蹈活化石”之称,是中国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人类学、历史学、文艺学、民众学等众多科学,1996年,雷州傩舞已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2008年湛江市申报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傩舞包括设坛、颁令颁符、赶鬼驱邪、游神、祭神等五个部分,由其祖上从福建莆田于宋朝时期传入雷州,以驱逐鬼疫。东井村的傩舞以雷首公与东南西北中五方雷将为主体,还包括土地公婆、艄公婆等神明,俗称“走清将”、“舞巫”、“考兵”等,舞蹈造型威武、奇特、夸张,动作原始、古朴、粗狂,内容丰富多彩,村民热情高涨,到处人山人海,场面壮光,庄严威武,配以“呵呵呵,呵呵呵!”的尖叫声,这种情形非常有威慑力,让人会自然感觉到一股寒意,其目的就是驱邪遣灾,祈求平安,迎祥纳福。2019年东井村闹元宵活动得到《湛江日报》的好评。每逢冬祭日,东井村周氏祠堂一片热闹景象。来自雷州市的8个镇,几个村的周氏宗亲以及外出海南、广州、深圳、珠海、澳门、湛江等地工作的周族子弟几千人云集这里,把冬祭活动推上高潮。
    一个家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家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代表着这个家族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东井村人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创新思路,始终不遗余力地保护和传承着自己家族的文化遗产,守护着家族过去的灿烂、今天的辉煌、明天的希望,丰富家族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家族文化软实力,提升家族综合实力,扩大家族的社会影响力。随着东井村《周德成史迹陈列馆》的建成和开放,配合新农村建设的大潮,在外出子弟的精心策划下,规划以“明代周德成廉吏精神”为主题,包括老井、宗祠等元素,进一步完善周德成史迹陈列馆,精心打造周德成雕像、周德成文化公园、廉吏文化广场、周德成水上公园等系列项目,为雷州文化增添新亮点、新名片,东井村将朝着“历史文化名村”方向更进一步,一定会迎来惊人的变化,这不禁让人非常憧憬。
    东井从根竹义村改名为东井村,其村名来源于井,村中又有神奇的“葫芦井”和“铜钱井”,自然与“井”有着不解之缘,作为老井的“葫芦井”和“铜钱井”也自成一道风景。东井有井,井中有井,故事继续,未来东井,必将更加辉煌和精彩。


 

 

东井村的葫芦井

 

 

东井村地理位置

 

 

明代廉吏周德成故里--东井村

 

 

[作者简介]

    周肖,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65年出生于雷州,1987年参加工作,现居住珠海。澳门世界网络新闻电视台名誉台长、高级顾问、资深记者、国际文艺专刊专业作家,澳门世界华商总会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大国基石》编委会特约副主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传纪文学创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全国地理写作研究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一级书法家,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专家委员、客座教授、创业导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珠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农商银行总行高级专员、《大湾区时报》副总编辑等。曾任东井学子会首任秘书长,廉江电台特约记者,《廉江地理报》社长兼总编辑,廉江市九洲江文学社秘书长,《企业市场报》驻廉江记者站副站长,《经营时报》驻廉江办事处主任,全国经营联合会廉江办事处主任,中国经理人商会联谊中心驻廉江办事处主任,湛江开发区报特约记者,湛江科技报特约记者,湛江晚报特约记者,珠海市香洲区人大代表,珠海市香洲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传媒杂志社驻广东记者站副站长,沿海新闻报特约记者,中国金融网.新金融记者,澳门商报特约记者,世界报记者,珠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公室主任助理、行政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工会办经理,珠海农商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经理、法律与合规部经理、安全保卫部总经理助理、监控中心负责人,中国网络新闻电视台台长,国际精英杂志社总编辑、澳门世界网络新闻电视台台长等。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世界网络新闻电视台  电话: 2638708  粤ICP备13088558号 传真:2638708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