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雷州农民家庭两代传承“精忠报国”精神

发布时间 2021-11-08

广东雷州农民家庭两代传承“精忠报国”精神

   本台消息  资深记者周肖   记者吴智雅、戴李春报道:

 

 

抗美援朝老兵王太兴

 

    父亲“抗美援朝”儿子“对越自卫”
    这是现代版的“精忠报国”故事。雷州市英利镇一户农民家庭,9旬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6旬儿子是“抗越自卫”三等功臣,家中三人是共产党员,他们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个人及家庭的幸福,所以我们人人都应爱党爱国,要弘扬精忠报国精神……”这一家爱党爱国的观念十分强烈。
    老兵身经百战
    为围剿逃匪和抗美援朝战争甘洒热血
    老兵叫王太兴,雷州市英利镇那卜村委会那卜村人,1929年出生,1949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退伍1954年入党。参加过围剿逃匪和抗美援朝战争等,荣获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荣誉,今年已92岁高龄。
    采访王太兴时,一提起他参军的初衷,不小心触及了旧时代的苦难记忆,老人当场忍不住大哭:“我刚出生时母亲离世,10岁时又失去了父亲……”哽咽了好一阵情绪稳定后,他才能接着把话说下去,“在旧社会过得是无依无靠、暗无天日的日子,只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才是穷人的救星……”
    据王太兴回忆称,他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诚心诚意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所以他怀着十分敬慕的心情去参军。经过面试和体检等合格通过后,他被编在高雷军分区18师22团警卫连担任警卫员,随身使用一把驳壳枪和一挺机关枪,主要任务是保护上级首长及18师22团团长等领导的生命安全。入伍后,他与战友们人人意志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听从组织安排和指挥。参加过在徐闻、海康、湛江及广西等处开展的10多场剿匪战斗。而在每一场战斗中,都是人人骁勇善战,英勇杀敌。
    1951年1月,王太兴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进入广西十万大山地区,参加围剿逃往越南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及“粤桂边反共救国军”和“两广反共救国会”的匪徒。当月在莽莽山林中,他与战友们打伤击毙多名国民党军官,还活捉了多名匪徒。次月又随部队到徐闻“五一桥”(音译)及海康县英利镇等处剿匪,每一场战斗都是大获全胜,其中在英利镇的那场剿匪战还活捉了土匪头子郑秀连(音译)。“那时候的战斗,每场都是在夜里进行,”王太兴说,“每次我们站完岗放完哨之后,已是又累又饿之时,却还要连夜急行军……这是为了杀敌出其不意,有时就是下雨天也要进行,跌倒了再爬起来。”
    而在王太兴老兵看来,他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规模最大最危险的,就是在抗美援朝战场。1953年1月份,他跟随部队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虽说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接近尾声,但是每天仍要面对美军的火炮和空袭,可见此前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程度。有一次,在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活动中,又遇上敌机空袭。为了掩护团领导,他躲闪慢了半拍,被敌机投掷炸弹的弹片擦伤了太阳穴,登时血流如注,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另一场战斗中,为躲避空袭,他所在的部队连夜紧急转移,转移路途中排长陈老实因口渴而昏倒,王太兴马上将自己仅有的一点“救命水”让给他喝。喝了“救命水”补充体能后,排长才能跟上部队安全转移,而他自己则因口渴也差点晕倒。

 

 

抗美援朝老兵王太兴与对越自卫还击老兵王维玉父子俩合影

 


    两代爱国传承
    儿子荣获“对越自卫还击”三等功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确实来之不易。”王太兴老兵回忆称,“虽然当年我们的部队没有参加大规模的作战,但是每天也要面对连天的炮火和枪林弹雨。那一年,与我一同奔赴战场的战友,许多人是再也回不来了,只能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每每回忆到这里,老兵王太兴总是声音颤抖,眼眶湿润。
    “年轻人一定要记住,现代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人都要竭尽忠诚、报效国家才有安定幸福的生活。”王太兴说,退伍返乡后他最经常对后代人说的就是这些话。受其爱党爱国思想的影响,他的大儿子王维玉及二儿子王斌都先后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王维玉在18岁时还应征入了伍,入伍后还当上了副排长,并且之后在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争中表现异常勇敢,在部队里立了三等功,非常难能可贵。
    据了解,老兵的大儿子王维玉1958年出生,1976年12月应征入伍,服役于广西贵港123师368团八连(后转到九连)。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争,1981年12月份退役。据王维玉介绍,童年时最喜欢聆听父亲讲述他与战友们的战斗故事,对解放军战士十分崇拜。所以从很小时候起,他就立志要参军入伍,将来要像父亲一样上战场英勇杀敌,报效祖国。他表示,自己能够有这样的思想觉悟,主要是受到父亲“红色思想”的影响。
    王维玉如今63岁,已经年过花甲。回忆起42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称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1979年2月,他所在的部队突然接到上级紧急作战的命令,大队人马立即收拾行装进入了广西前沿阵地并到达越南国土参加战斗。2月23日,他们刚进入越南某县一高地时,就遭到了敌方伏击。   “当时越军在山上居高临下,我军在山下形势不利。但就在那种情况下,人人都豁出去了,个个英勇无畏、前仆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顽强前进并扫射还击……那时我右耳已被炮声震聋,脑部也受到轻微震荡,就是在全军已经伤亡10多人的情况下,大家同仇敌忾最终还是顽强地拿下高地取得胜利,”此战中王维玉右击毙一名敌人,荣立三等功。
晚年生活平凡
    衷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太兴老兵1953年退伍,告别戎马生涯之后回到英利镇老家,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在农村里,他当过民兵营长、村治保主任等职。如今,年逾9旬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只是由于前段时间不慎跌倒摔伤,动手术后伤情恢复不好,导致行动不便,现在需要儿女们照顾。
    王维玉1981年退役,退役后先被安排在英利镇上班,后调动到珠海机场工作。他对待工作责任心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同事称赞他退伍不褪色,就算在地方工作也坚守军人的本色,为人刚正不阿,从来不贪图别人便宜。2013年3月29日23时,他在机场二楼值班,巡查到一楼大厅发现地上掉一个包,打开里面一看,里面有40万元现金及港澳通行证和银行卡等证件。而面对巨款,他却丝毫不为所动,第一时间用对讲机叫来保安队长梁俊领,两人一同将失物交给机场派出所。心急无比的失主返回来取到失物后,又惊又喜地硬塞给他1万元表示酬谢时,他却分文不要,还谦虚称这是应该做的。而据称当年他们的月工资才2000多元,如此低收入的待遇却能坚守良心底线,丝毫不为巨款所动确实难能可贵。
    王维玉拾金不昧的事迹传开后,当天珠海电视台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报道,失主还专程给送来致谢锦旗。他们的事迹还被“中国保安”记录,一名热心网友还在百度上这样发帖:“珠海机场王维玉捡40万选择‘完璧归赵’大家怎么看?”一时引发大家热烈讨论,网友们对其好评如潮。了解到王家两代传承精忠报国精神以及他们过硬思想素质的群众,一提起这一家人的高风亮节,都是不止翘起大拇指,称赞他们不愧是军人家庭,任何时候军人作风不丢。更为令人感动的是,这对两代传承精忠报国精神的王家父子俩,就算现今的晚年阶段,常因身体不好经常要住院治疗在经济方面遇上了极大压力时,也从不向政府伸手。
    “虽然是这样,但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起过去解放战争的年代,还是好了不知好了多少倍。”王太兴老兵坦承地说,多年来他一直享受到政府对退役军人给予的怃恤补贴,使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所以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希望年轻人都要珍惜和平时代的幸福生活,人人要报效祖国,好好努力工作,力争上游为社会作贡献。”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世界网络新闻电视台  电话: 2638708  粤ICP备13088558号 传真:2638708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管理